综合新闻

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

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020年度质量报告

2021年1月


 

为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办好公平有质量、类型特色突出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以质图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教职成〔2020〕7号)文件指出,要深入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切实发挥学校质量保证主体作用。巩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年报发布制度,进一步提高质量年报编制水平和公开力度。

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编制好2020年度质量报告,使之更客观公正,具有权威性,学校联合第三方机构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开展2020年度质量报告编制相关工作,通过深入学校详细调研,走访师生和校企合作单位,发放学生电子调研问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状况按照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编写提纲规定的主要内容(学校情况、学生发展、质量保障措施、校企合作、社会贡献、举办者履责、特色创新、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组织市内外专家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估,形成《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20年度质量报告》现予以发布,接受社会监督,恳请社会各界人士提出宝贵意见,共同促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术技能人才。

特别声明

本报告基础数据由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供并对其真实性负责,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参与部分数据调研及分析。任何第三方未经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许可不得引用。

编委名单

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项目负责人:胥泽民

数据采集:    任万红  黄元盛      彭宇福  

       邓方成      李艳江    

         

   稿:徐景慧

北京中思远信息科学研究院

项目负责人:樊文光

数据调研:    罗光琼    

撰写团队:    彭静  罗光琼

   稿:袁俊益  


1.学校情况1

1.1学校概况1

1.2学生情况5

1.3教师队伍7

1.4设施设备8

2.学生发展12

2.1学生素质12

2.2在校体验16

2.3资助情况17

2.4就业质量18

2.5职业发展20

3.质量保障措施22

3.1 专业动态调整22

3.2 教育教学改革23

3.3 教师培养培训24

3.4 规范管理情况26

3.5 德育工作情况28

3.6党建工作情况30

4.校企合作31

4.1校企合作情况31

4.2学生实习情况33

4.3集团化办学35

5.社会贡献35

5.1人才培养35

5.2社会服务37

5.3对口支援38

5.4服务抗疫39

6.举办者履责40

6.1经费投入40

6.2政策措施40

7.特色创新41

【案例1】园区政府主导,校企探索产教融合“新秘方”41

【案例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43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47

8.1主要问题47

8.2 改进措施48


1.学校情况

1.1学校概况

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始建于1957年,2006年迁入育才中学,成为一所融学历教育、短期培训、技能鉴定和社区教育为一体的新型中等职业学校。2011年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创建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7年承担省综改办“现代学徒制探索实施”项目验收通过,2018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申报为省级示范专业。学校占地面积5.7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2474人,教职员工169人,开设专业12个,本年度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顺利通过省级示范专业中期督导检查工作。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紧密结合四川“5+1”、遂宁“5+2+1”和大英“3+1+1”产业战略规划,以探索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契机,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普高做精,职高做强”的发展策略,坚持“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长”的办学追求,设置“对口高职”、“中高职衔接”、“技能就业”三条人才培训路径。育才中学与大英中职校以“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籍互转”为重点,转变育人方式,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与成都工职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施“3+2”贯通培养。每年通过对口高职升入本科近70人,通过中高职衔接升入专科300余人,通过技能学习实现就业200人,真正兑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人民满意”教育承诺。

学校先后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学校、四川省藏区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遂宁市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等多项称号。

1-1  优美舒适的校园环境

案例:省级示范专业建设稳步推进,得到省指导专家组肯定好评

2020年6月16日,省专家组到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实地指导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专业省级示范建设中期建设工作。

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2019年开始创建省级示范专业,初步实践“二元共育三方协同三段进阶”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学做交融”动态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三元合作、四轮驱动”的师培模式,建立由行业企业专家、社会团体、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多维度”质量评价机制,“1+X”证书制度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前校后厂”的校企深度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专家组采取听取集中汇报、校内实训基地考察、相关人员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详细了解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专业建设工作成效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新能源)省级示范专业建设工作给予肯定和好评,希望学校在提升内涵、提升质量上努力,进一步对标补短,稳步推进省级示范建设工作。

学校占地面积57291平方米,建筑面积43491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25862平方米,校内实训用房面积13994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315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17.58平方米,生均宿舍面积5.32平方米;教学实训设备总价值2986.91万元,固定资产达到7933.06万元。校园分布规整,设计科学,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土地利用率高;校园环境清幽典雅、文化氛围浓郁,是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理想园地。本年度学校办学资源信息详见表1-1:

1-1  2019-2020年度学校办学资源信息一览表

指标

2019

2020年

学校占地面积(㎡)

57291

57291

总建筑面积(㎡)

43491

43491

学生宿舍面积(㎡)

13153

13153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25862

25862

校内实训用房面积(㎡)

13994

13994

心理咨询室建筑面积(㎡)

50

50

固定资产总值(万元)

7999.48

7933.06

 本年度学校因在校生人数增加,办学资源各项生均指标较上年有所下降。

1-2  2019-2020年生均办学资源变化对比图

1.2学生情况

本年度,学校有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2474人,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144人;因生源地适龄学生人数减少,本年度招生737人,比上一年度减少205人;毕业生567人,比上一年度减少10人;学生三年巩固率达到95.67%。本年度学生规模变化情况详见图1-3:

1-3  2019-220学年学生规模变化情况图示(单位:人)

学校现开设有淡水养殖、机械加工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石油炼制、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服装设计与工艺、物联网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幼儿保育12个专业。各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见表1-2:

1-2   2019-2020年度各专业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单位:人)

专业名称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小计

淡水养殖

160

117

50

327

机械加工技术

189

76

99

364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0

0

24

24

石油炼制

10

0

0

10

汽车运用与维修

214

91

91

396

计算机应用

361

225

139

725

会计

106

65

27

198

旅游服务与管理

135

62

60

257

服装设计与工艺

0

0

18

18

物联网工程技术

67

36

0

103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0

0

0

0

幼儿保育

52

0

0

52

合计

1294

672

508

2474

其中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和淡水养殖专业学生人数最多,各专业人数分布比例详见下图:

1-4  2019-2020学年各专业人数分布占比图示

1.3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69人,在编教职工165人,行业企业兼职教师4名,专任教师93人,其中公共基础课专任教师44人,专业课专任教师49人;双师型教师24人,占专业课专任教师比例达到48.9%,生师比26.6:1,略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标准要求。学校93名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90人,占比达到96.8%,本科以下学历教师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1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28人,中级职称教师35人,初级职称教师22人,未评职称教师8人。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分布详见表1-3:

1-3  专任教师职称结构分布汇总表

学年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未评职称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2019-2020

28

30.1%

35

37.6%

22

23.7%

8

8.6%

学校专任教师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形成了较为科学的教师发展梯队,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师资保障。其中35岁以下教师20人,36-45岁教师25人,46-55岁教师41人,56岁以上教师7人;男教师58人,女教师35人。本年度学校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变化情况见图1-5:

1-5  教师年龄结构分布示意图

学校专任教师性别比例均衡,结构合理,男女教师占比详见图1-6:

1-6  教师性别结构分布示意图

1.4设施设备

本年度学校固定资产总值达到7933.06万元,现有教学设备资产值2031.42万元,生均教学设备资产值0.82万元;学校现有实训设备资产值973.49万元,生均实训设备资产值0.39万元,学校设备设施变化情况详见下图:

1-7  学校设备资产值对比图(单位:万元)

本年度学校以省级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积极改善专业办学条件,通过精心部署、学习调研后,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制定新能源汽车技术培训中心建设方案和设施设备采购方案,建设了理虚实一体化工学交融的新能源实训中心,该中心由新能源汽车 VR 岗位体验中心、新能源汽车三维仿真实训中心、新能源汽车保养与检测实训中心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期建设投入198.5万元,用于采购设施设备,即将进入安装阶段。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7个,现有校外实训基地15个,覆盖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校内外实训基地实力强、管理规范、工位充足、社会影响力大,年均为学校提供八千多个实训工位,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3.5个,基本满足学生实训需求。校内外实训基地信息详见下表:

1-4  校内实训基地信息统计列表

序号

基地名称

面向专业

1

动画制作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

2

电子电工技能实训基地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3

3D模拟导游实训基地

旅游服务与管理

4

数控加工实训基地

机械加工技术

5

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

汽车运用与维修

6

物联网实训基地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7

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1-5  校外实训基地信息统计列表

序号

基地名称

面向专业

1

成都宝和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运用与维修

2

遂宁品信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汽车运用与维修

3

深圳富诚达科技有限公司

计算机专业、物联网、机械加工、机器人

4

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石油炼制

5

大英丝路环球文旅城中恒文旅集团

旅游服务与管理

6

大英西南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技术

7

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

旅游服务与管理

8

四川英创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9

四川星达机器人有限公司

机器人

10

齐辉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技术

11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机械加工技术

12

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运用与维修

13

四川飞亚曲轴有限公司

汽车运用与维修

14

北京眉州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旅游服务与管理

15

遂宁市普瑞森电子有限公司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学校现有纸质图书58500册,与上一学年相比新增41321册。生均纸质图书23.7册;现有电子图书31200册,生均电子图书12.6册。图书馆阅览室座位数72个,电子阅览室座位数60个,订阅期刊119种,与上一学年相比新增41种,为师生查阅资料,丰富知识,提升课外阅读质量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有力保障

学校目前设立了教育信息化技术中心,配备专职人员专职建设和管理,保证网络健康正常运行;建立了校园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校园网主干带宽1000M,实现校园网千兆带宽全覆盖;生均数字教学视频资源量0.5小时/生;新增教学用计算机80台,目前共有658台;生均教学用计算机台数达到0.27台,比上年提升7.41%;学校建立了协同办公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课程资源库储存教案、讲义等材料、课程直播、录播平台、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学习应用、课程资源共享应用,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教学手段。积极贯彻落实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目标要求,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加强信息化建设,打造数字校园。

2.学生发展

2.1学生素质

2.1.1思想政治状况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开展深入广泛的思想政治知识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建立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综合素质。

——采取“四项举措”。一是强化党的理论知识教育,建立全面的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二是关注学生特长,鼓励和积极引导学生,坚持寓教于乐,增强吸引力;三是打造健康和谐校园,全面落实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以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为抓手,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和安全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四是完善学生自治建设,发挥团委团支部作用。

——开展“五项教育”。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二是以树立职教理念工匠精神教育;三是以学习法律知识遵循法规校纪为重点的遵纪守法教育;四是以加强文明礼仪和行为规范为重点的文明行为教育;五是以感恩教育为重点的励志成才教育。通过系列德育教育活动,做到训教合一,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本年度未有暴力事件及学生犯罪事件发生,积极申请入团学生110人,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800人次,与上一年度相比增加250人次,每生每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0.3次。学校现有30个学生社团,参与社团学生人数580人。本年度学生操行考核优异,合格比例达到95%,具体比例分布如图所示:

2-1  2019-2020学年学生操行考核比例分布图

2-2  德育活动展示

2.1.2 学生素质评价

本年度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根据“培养自主能力,领航幸福人生”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机制,推动学生自我成长。学校紧握时代脉搏,组织相应的活动,发挥宣传教育作用,通过开展“生命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五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呈现出“常态化”“系列化”“主题化”“生活化”特点;通过“五讲”教育和“三禁两不十不准”等常规教育方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通过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节”活动以及省、市技能大赛等活动载体,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风采,培养学生特长;扩大志愿者队伍,传承雷锋精神,树立服务思想;通过开展体育健身、专业技能、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四大类共30多个社团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做好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和爱国教育,提升学生生活品质,增强学生自信,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每学月主题活动,每学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主题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语言文字工作在不断推进,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日常规范逐渐深入人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收获满满。

本年度学校学生文化课合格率98.7%,体质测评合格率90.08%,专业技能合格率98%;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巩固率分别为94.21%、94.3%和100%。

学校德育成效显著,获得多项荣誉表彰。2020年4月,在大英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2人获国三等奖,1人获省一等奖,4人获省二等奖,1人获省三等奖,1人获市一等奖,4人获市二等奖,2人获市三等奖。

2.2在校体验

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高度重视学生在校诸方面体验,围绕“培养自主能力,领航幸福人生”育人理念,积极推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机制,推动学生自我成长;坚持德育教育主题化、系列化、活动化、课程化、全面化为重点,精心策划德育教育内容,融德育于课堂中、于活动中、于比赛中,“润物细无声”,注重德育实效,实现了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

通过“五讲”教育和“三禁两不十不准”等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习惯;通过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节”等活动培养学生特长;通过书法、街舞、手工、彩妆等近30多个社团,开辟学生成长第二课堂;通过“家长会”“新生联谊会”“清明节祭英烈”“弘扬红军长征精神教育活动”“端午教育活动”“五四系列活动及感恩教育”“七一建党纪念”等活动,培养学生爱国和感恩情怀,增强学生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

本年度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中座谈、家长交流、集中走访、电话了解、匿名投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总体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度均在92%以上,学生满意度数据分布详见下图:

2-3  2019-2020学年学生满意度分布情况图示(单位:%)

2.3资助情况

学校根据国家、省、市县资助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重点工作,在以校长为组长的资助机构领导下,根据上级资助中心要求,按质按量完成了本年资助工作。学校实行“学校+年级+班级”三位一体的管理办法,一是要求参与人员认真学习资助政策,积极培训,加大宣传渠道和力度;二是规范项目管理,细化管理办法,职责落实到人;三是积极完善受助学生基本信息、档案资料,分期分项目留存,做好资助台账。2020年共资助学生1077人,资助项目分别为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大英县教育扶贫救助金、临时价格补贴、国家奖学金、雨露计划、中职特别资助、大学新生助学贷款、大学新生资助(路费)等,无错领、漏领、冒领事故发生。

2.4就业质量

学校坚持“普高做精,职高做强”的发展策略,坚持“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长”的办学追求,设置“对口高职”、“中高职衔接”、“技能就业”三条人才培训路径。育才中学与大英中职校以“资源共享、课程共建、教师互动、学籍互转”为重点,转变育人方式,探索普职融通办学模式。以“立身有信度,就业有优势,升学有基础,创业有能力”为培养目标,确定了“文化升学、艺体升学、高职升学”三条特色渠道,育人成效显著,学生就业质量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按照“一专一企”校企合作思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不断搭建学生成才就业立交桥。汽修、机械专业引入南方宝和入校办厂,共建“校中厂”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四川盛马化工合作,开设石油炼制专业,组建订单培养班,培养石油炼制的技能型人才;与四川环球丝旅奇幻城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与遂宁品信汽贸合作,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共用,订单培养汽修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并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的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办学条件更加完善。

学校把中高职衔接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推进中高职衔接教育,现已通过2020 年中高职衔接五年贯通培养申报工作,获得“五年贯通培养”资格,开启了院校合作中高职衔接新模式。与成都工职院、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实施“3+2”贯通培养。每年通过对口高职升入本科近70人,通过中高职衔接升入专科300余人,通过技能学习实现就业200人,真正兑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人民满意”教育承诺。

本年度学校共毕业学生567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95%,专业对口就业率100%,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稳定率96%,初次就业月平均收入3800元,自主创业率为4%。与上年相比,本年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下降2.11%,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稳定率上升4.17%,初次就业月平均收入上涨7.89%,自主创业率提升50%。2020年学校就业各项指标数据与上年对比情况见表2-1。

2-1 2019-2020学年学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指标

2019年

2020年

增减率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97

95

-2.11

专业对口就业率(%)

100

100

--

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稳定率(%)

92

96

4.17

初次就业月平均收入(元)

3500

3800

7.89

自主创业率(%)

2

4

50

本年度毕业生就业单位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68%;服务产业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比57%,与上年相比,本年度毕业生到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增加,占比提升了28.57%。本年度学校高考统招升学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22%,与上一学年相比提升36.36%;对口单招升学学生数占毕业生总数77%,与上一学年相比提升2.6%;参军学生5人,签订一年及以内就业合同比例为64%。

2.5职业发展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规范日常管理,完善队伍建设,鼓励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活动。将创新创业工作的日常管理制度化、规范化,通过举办讲座等活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

二是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成才教育。学校在学生培育中开设了创业训练课程,实施分阶段的就业创业教育。对一年级学生,重点培养就业创业意识,尽早树立就业创业观念;对二年级学生,重点培养遵章守纪的意识、艰苦奋斗精神和职业规划能力;对毕业班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实施开放式的就业创业实践教学,训练操作技能、社会适应能力,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重视宣传力度和信息平台的拓宽。学校及时对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实时动态进行报道,让广大学生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在创新创业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增强学校创新创业的氛围。

优秀毕业生案例:遂宁铭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 刘铭君

刘铭君,男,生于1995年, 四川大英人,中共党员。2012-2015年就读于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汽修专业, 毕业后考入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就读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专业。 毕业后再次专升本就读西南大学 ,就读专业为工商企业管理。 2017年10月—2019年7月 任大英青云汽贸总经理助理。2019年8—2020年1月 任遂宁联盛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0年2月—至今,担任遂宁铭跃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法人兼总经理。 2020年1月至今为遂宁市第七届青年联合会委员,公司汽车年销量300多台。2020年9月邀请到校为在校学生举行成才励志报告,受到师生好评。

3.质量保障措施

3.1专业动态调整

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学校主动建设与产业结构相适应的专业体系,对现有专业进行“2停2控4增”动态调整,停办石油开采和铁道运输管理两个专业,适度控制电子和服装专业的招生规模,新增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石油炼制和幼儿保育专业。同时,学校根据县委县府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总体规划,在现有省级示范专业(汽修)和三个市级重点专业(旅游、计算机、机械)基础上,组建信息服务类、农林牧鱼类、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信息服务专业群主动与环球丝路文旅中心等企业对接,农林牧鱼类专业群主动与农业产业园区及村社对接,加工制造类专业群主动与机电产业园区企业对接,深化校企合作,服务产业脱贫,服务地方经济。

学校现开设有12个专业,其中一产类专业1个,二产类专业5个,三产类专业6个,围绕地方支柱产业的专业有5个。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新能源方向)正有序推进省级示范专业建设,通过省级中期督查验收,并被列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机械加工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已被评审为市级重点专业。

3.2教育教学改革

学校以省示范专业建设为引领,以教学诊改为抓手,以内涵建设为重心,以教学模式改革为举措,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改革,落实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本着“正视学生现状,关注学生未来,发展学生特长,助推学生成长”办学思想,根据学生差异发展现状,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确立“文化、艺体、高职”三条升学渠道,为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提供成功升学平台,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实施分层教学。进一步细化人才培养措施,加强人才“分层”培养课程建设。二是深化“学做交融”动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营造“生动、互动、能动”教学场景,收到明显成效。三是探索“专业技能、公共基础+集训统考”考核模式,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监管与考核。

本年度学校“9+3”单招再创辉煌,共有35人报考,上线35人,上线率达100%,远超省教厅规定的正常比例85%。学校持续强化教学监督日常工作,校领导人均听课15节,人均上课40节。学校100%使用教育部教材目录教材,开发校本教材2本;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结果良好,合格率100%。学校积极配合开展遂宁市对学校文化课的质量检测工作,其中语文课检测合格率98.3%,数学课检测合格率93.7%,英语课检测合格率87.4%,与上年相比有所提升。

3.3 教师培养培训

本学年度,为贯彻实施教育部关于“三教”改革中为教师“赋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强化职前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发展的有机衔接,学校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2019-2023)》、《培养计划》与《培养标准》;以“敬业、爱生、勤学、创新”为思路,初步构建“三元合作(学校、行企、高校)、四轮驱动(校本培训、企业实践、高校培训、项目培训)”的师培模式。一是制定校企互聘人员激励机制。实行“双岗双薪”,作为评职晋级的考核要素。二是加强双师混编人员信息库的建设。校企双方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诚信合作、共同发展” 的原则,建立校企双师混编人员信息库,用制度和聘书的方式形成“互聘共培”人员的长效机制。三是提升教师核心技能。在1+X证书制度试点中,4名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北京中车行培训考核,提升专业核心技能。

学校领导以“管作风,重实干”为指导思想,严管与厚爱并存,狠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利用会前学法、幸福沙龙和专题讲座,增强全体教职工法律意识及管理理念;二是通过课堂观摩、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等形式,切实开展教学研究;三是通过“名师工作室”示范效应,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四是推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工作,助推课程标准建设;五是落实师德师风“两表一志一案例”管理,推动良好师德风尚形成;六是坚持开展“感动学生的老师”和“爱生之星”评选活动,不断激发教师创优争先激情;七是落实“送出去,请进来”及校本培训机制,多角度、多层次提升教师素质。

2020年5月,在大英县第二届“大美中国•美育遂宁”教师艺术作品展评活动中,4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两人获三等奖;在2020市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中,1人获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中职校获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2人获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本年度学校安排了93名专任教师参加县级培训,90名教师参加市级培训,7名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22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与上年相比,本年度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派遣教师人数、培训课时均较上年有较大增幅。本年度学校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经费占教师工资总额的比例为5.1%。本年度学校以国家、省、市等各级各类教师技能大赛为契机,以赛促练,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强化与提升,在各级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3-1   2020年学校教师参加技能大赛获奖情况图示

3.4 规范管理情况

长久以来,面临学校普职并存纷繁复杂的管理状况,普高不断上升的生源压力,职业教育难以突破的各种瓶颈,为确保工作实效,学校领导班子仔细调研,深入思考,提出“依法办学、民主治校、精细管理、质量强校、内涵发展、文化兴校”的发展举措,从规范入手,写好党团建设、常规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德育常态、职业规划、后勤服务、工会工作十篇文章,继续深化“普高做精,职高做强”的发展策略,坚持“差异教育、特色发展、多元成长”的办学追求,以人为本,立足学校长远发展,致力创办具有普职融通特色,市内一流综合性高中水平的现代教育。

案例:大英县中职校组织召开了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

2020年8月28日,大英县中职校组织召开了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全体中层以上领导参加会议,会议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徐景慧同志主持。徐景慧同志传达了大英县教育和体育局2020年秋季学期开学工作会议等会议精神,并对新学期党建党务、巡察整改、纪律作风、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安全维稳、教学管理、德育教育和后勤工作等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树立安全意识,加强校园管理。确保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就是质量”意识,进一步夯实“安全教育、过程监管、隐患排查和责任追究”和紧抓“重点时段、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内容、重点举措”的“四环五重”管理。坚持“重点区域有人巡查,重点时段有人看护,重大活动全程跟踪”值班制度;二是建章立制,预防事故。完善各项制度,精心制定安全应急预案,严格要求形成规范;增添措施,密切关注“9+3”学生监管;加强保卫科建设、加强值勤值守、抓好警校共建共育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严肃查处安全违纪行为,有效地预防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5 德育工作情况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适应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健全学校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体系。根据“培养自主能力,领航幸福人生”的育人理念,积极推行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机制,推动学生自我成长。

学校开展“国学经典诵读”“12.9歌咏会”“快闪”“五四文艺汇演”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呈现出“常态化”“系列化”“主题化”“生活化”特点;通过“五讲”教育和“三禁两不十不准”等常规教育方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通过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节”活动以及省、市技能大赛等活动载体,张扬学生个性,展示学生风采,培养学生特长;开展体育健身、专业技能、文化艺术、志愿服务四大类共30个社团活动,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提升了学生生活品质,增强了学生自信,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每学月主题活动,每学期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歌咏比赛等,丰富学生文化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同时,语言文字工作在不断推进,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日常规范逐渐深入人心。通过内炼外联,活动育人,润物无声,以养成教育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强化学生自我教育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案例:学校开展女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主题活动

为了更好促进学校女生心理健康成长,校团委经过精心准备,利用晚自习时间,由刘艳军老师给2020春全体女生分享了以《相逢在花季》为主题的教育讲座。

   通过此次讲座,帮助这些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女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让她们能以积极阳光的心态面对青春期,健康快乐成长,绽放美好青春。

学校被评为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内务管理示范校、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校内设立了心理辅导中心,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疏导,配备了6名专职德育工作人员,4名德育教师,德育教师专业对口率75%,学校德育教材配备全部使用国家规范化教材。

3.6党建工作情况

本年度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学校党委始终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不断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积极构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大格局,努力开创意识形态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实开展党建常规工作,通过“三会一课”、专题讲座等方式,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市县党代会精神、政策文件、法律法规及典型案例;二是围绕“抓落实促发展”,扎实开展“查问题、讲担当、提效能”作风整治行动;三是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四是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认真落实校务(党务)公开;五是学校高度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健全捐资助学和“五类学生”、学困生关爱辅导工作机制,通过采取学校减免、设立贫困基金、社会捐助、营养午餐等渠道,解决贫困生实际困难;六是后勤管理严把购物、机建、校产、食品、财经五关。坚持“一支笔”审批,坚持收支两条线,坚持经费开支集体研究制度;七是推进学校民主管理进程,定期召开教代会,充分发挥工会与行政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利用传统节日慰问全校教职工,组织教职工体检、办好教工食堂,为职工谋福利、送温暖;教师节、春节慰问生病、困难教职工,营造和谐大爱校园风尚。

学校现有党员总数95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本年度开展党务工作人员培训10人/次,党组织开展党员教育培训36次,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4人/次,入党积极份子培训40次,发展党员2人,订阅党报党刊106份。

4.校企合作

4.1校企合作情况

本年度学校结合四川省“5+1”和遂宁市“5+2+1”现代产业体系,聚焦国家示范学校的后示范建设,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不断搭建学校成才就业立交桥。精心筛选优质企业,与企业签订用人协议,逐步实现“课程共设、资源共享、实训基地共建”校企合作目标。

学校围绕内涵发展与产业发展相融合、与岗位需求相一致工作目标,深化专业建设,校企双方在互惠共赢的基础上将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形成招生、教学、管理、课程建设、学生评价的校企“五维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切实履行学校职业教育与生产劳动、岗位生产相结合宗旨。增强中职学校紧跟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技能人才,造福地方百姓的职能。成功实现了学校办学基本条件、内涵建设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四个提升”。

在学校的主导下,按照“一专一企”校企合作思路,学校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不断搭建学生成才就业立交桥。汽修、机械专业引入南方宝和入校办厂,共建“校中厂”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四川盛马化工合作,开设石油炼制专业,组建订单培养班,培养石油炼制的技能型人才;与大英丝路环球文旅城合作,探索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旅游服务技能型人才;与遂宁品信汽贸合作,校企双方人员互聘共用,订单培养汽修技能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并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的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办学条件更加完善。通过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办学效益,取得显著成效。

本年度学校与6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覆盖专业5个,签订合作协议的专业5个,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4个、参与的教学教师8人、参与教学课时数80学时、投入资金总额11.2万元、投入到账资金6万元、投入设备总值5.2万元;校外教师培训基地4个,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数90人,校企合作开发课程4门;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习实践12人次,专任教师人均企业实习实践天数14天,企业兼职教师专业课课时占比4%,企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比例达到87%。学校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产教融合机制创新,为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4.2 学生实习情况

学校根据国家五部委关于职业教育学生的顶岗实习的相关要求, 2020年5月,党委书记徐景慧同志亲自挂帅,以服务地方经济,辐射成渝经济圈建设为理念,对大英县域内企业进行了5次实地调研,与盛马化工、大英丝路环球文旅城、浪漫地中海等企业达成了深度校企融合协议,规划了学生实习、就业的第一层路径。2020年6月,学校委派3个调研小组,到达遂宁、成都、德阳、内江、绵阳等地开展调研,与九州集团、天时代、品信汽车、吉利集团、瑞迪机械等企业达成了校企合作协议,规划了学生实习、就业的第二层路径。2020年7月,学校多次组织调研团队到达重庆,对渝北区、大足区、璧山等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确定了重庆长安汽车、现代汽车等校企合作伙伴,规划了学生实习、就业的第三层路径。

以上三层路径,经过长期考察,学生去向调研,家长意愿调研等方式,最终于2020年9月确定了2018春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意向企业。2020年9月10日,汽修专业学生共计87人前往重庆长安企业参加顶岗实习,截止2020年12月31日,无任何安全等事故发生,学生及家长满意度高,就业留厂约20人;物联网、计算机专业学生共计109人前往遂宁市摩天时代股份有限公司参加顶岗实习,截止2020年12月31日,无任何安全等事故发生,学生及家长满意度高,就业留厂约40人;机械专业学生共计44人前往绵阳九州集团参加顶岗实习,截止2020年12月31日,无任何安全等事故发生,学生及家长满意度高,就业留厂约10人。

本年度学校拥有校外学生实训基地4个,生均认识实习时长30天,生均跟岗实习时长40天,生均顶岗实习时长90天,学生跟岗实习、顶岗实习对口率100%。企业对学生跟岗实习考核结果全部合格,其中优良比例达到85%。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范有序,就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用人单位满意,深受家长欢迎和社会认同。

4.3集团化办学

学校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深化教学模式改革,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组建了由3所学校、8家企业共同参与的大英县职教集团,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学校还参加了遂宁市现代服务业教育集团、遂宁市现代制造业教育集团、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汽车师范专业建设联盟等5个职教集团。学校充分依托集团化办学完善的组织体系、常态化工作机制和强有力措施的平台,加强实训和就业工作,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集团成员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目标,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社会贡献

5.1 人才培养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指导,落实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省政府《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紧密结合四川“5+1”、遂宁“5+2+1”和大英“3+1+1”产业战略规划,以探索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为契机,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发展。

2020年4月,在大英县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学生2人获国三等奖,1人获省一等奖,4人获省二等奖,1人获省三等奖,1人获市一等奖,4人获市二等奖,2人获市三等奖;本学年度学校“9+3”单招再创辉煌,共有35人报考,上线35人,上线率达100%,远超省教厅规定的正常比例85%;每年通过对口高职升入本科近70人,通过中高职衔接升入专科300余人,通过技能学习实现就业200人,真正兑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人民满意”教育承诺。

案例: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功举办2020年遂宁市·潼南区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技能大赛

2020年11月15日,由遂宁市教育和体育局、重庆市潼南区教育委员会主办,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遂宁市职业技术学校承办,遂宁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成都智云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遂宁市总工会协办的2020年遂宁市·潼南区中等职业教育师生技能大赛在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举办。

今年大赛设置学生组和教师组2个组别,比赛项目包含电工电子技术技能、计算机应用技术技能、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酒店服务技能、财经商贸类技能、学前教育教学技能等7个大类29个比赛项目,其中20个学生项目,9个教师项目。来自遂宁市和潼南区的14所中职学校,332名学生、59名教师参加了大赛。

此次大赛,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张涛、廖雪茜、吴钰等共夺得大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 14项,三等奖7项。钟国伦老师在此次大赛中勇夺教师组车工第一名,学校荣获全市团体二等奖。

5.2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履行社会职责,服务社会,充分利用职教资源,为地方各类人员实现就业创业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学校充分发挥短期培训、技能鉴定等职能作用,狠抓劳务培训,重视农民工劳动技能培养,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每年积极开展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农民工,待业青年,转业军人的技能培训。本年度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据大英县社区教育学院,搭建学院、学校、工作站三级联动社区教育机构,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主题活动10多次,开设公益课程16门,上课600多课时,参培人次达到16000多人次,受到广泛好评。

5.3对口支援

学校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成立扶贫办公室,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专题培训,开展脱贫攻坚相关工作。

一是选派2名先进党员教师进行驻村工作、1名优秀党员干部赴凉山州支教, 同时选派25名中层干部结对帮扶大英县河边镇鲤鱼坝村56户贫困户。

二是学校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广播、标语等多种形式长期宣传教育扶贫政策。2020秋季全校建档立卡生共计620人次,学校自身免收每人每年住宿费660元、代管费670元、校讯通120元及其他校服费680元等,并安排班主任担任本班立卡生的帮扶人,随时关心关注学生。资助办组织召开家长会,发放明白卡,及时打卡发放国家助学金、生活费、大英县教育扶贫救助金、临时价格补贴和其他专项补助等,指导学生申请中职特别资助1000元、雨露计划1500元等。团委组织全校师生扶贫日捐款约3.8万元,用于帮助贫困家庭度过难关。学校食堂每月安排50多人次学生勤工俭学,解决学生的一日三餐,让贫困学生无后顾之忧,在校安心学习。

三是学校帮扶人每月入户走访,宣传医疗、教育相关政策,查看农作物长势、收成情况,查看住房、饮水情况等,落实“一超六有”。帮扶人积极以购助扶,2019-2020年共购买村民自产农产品3.6万余元、对口帮扶理县农产品0.9万元、凉山州以购代扶9.1万元、832在线平台3.1万元等。学校为鲤鱼坝村捐款4万余元修路、捐赠桌椅棉被衣物电视机约1.5万元、开展农技知识下乡讲座、指导“六顺六净”、感恩教育,并协调残联等相关单位,为贫困群众解决燃眉之急,得到帮扶对象的好评。其中校长徐景慧同志联系残联为贫困户谭思成的父亲申请了残疾人证和残疾金,让该户贫困情况得到好转。贫困户高光云家的饮用水在帮扶人任万红的联系下得到改善。优秀党员胥泽民同志经常到贫困户丁祖国家帮忙打扫清洁卫生,赠送衣物现金,让贫困户感动不已。在日常工作中,帮扶同志们认真学习扶贫政策,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违规违纪现象,为大英县脱贫攻坚工作顺利完成作出了贡献。

5.4服务抗疫

本学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学校领导班子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第一时间成立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按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做好物资准备、应急预案、环境消杀等工作,严守阵地,切实维护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6.举办者履责

6.1经费投入

学校积极争取与学校办学规模和培养要求相适应的财政投入,落实学校生均经费标准和公用经费标准。本年度中央财政投入52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2916.5万元,生均拨款18125元,中省资金财政投入、生均拨款较上年均有增加。

学校办学经费落实到位,支出结构合理,主要投向学校日常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教师培训、学校基本维修、中职质量提升、新能源汽修专业(示范特色)建设、学生资助、藏区学生教育保障、师工资福利及教育扶贫等方面。本年度学校日常教学经费投入比例为11.32%,与上一学年相比提升6.27%;教学改革经费10.17万元,与上一学年相比增加2.31万元;教科研经费5.83万元,较上一学年增加2.23万元。

6.2政策措施

本年度学校在大英县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顺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围绕“立德树人”宗旨,大英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育纳入县委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做到“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育政策优先落实、教育经费优先安排、教育事项优先办理”。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大决策,高度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更好更快发展,始终把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建设发展作为战略重点工作。研讨制定了推动大英县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实施方案,特别是在促进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学生资助、招生就业、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制定了相应举措,为推动学校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7.特色创新

【案例1】园区政府主导,校企探索产教融合“新秘方”

在大英县文旅产业园区管委会的主导下,四川省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与四川梦回丝路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签订了“丝旅现代学徒制”培养协议,在2019级成功组建了29人的“丝旅现代学徒制班”。该班的公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均由学校教师承担教学任务,《丝路文化》以及部分专业实训课程的实践性教学任务由四川梦回丝路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的领导和员工承担,学生以双身份进入企业实践培训。校企合作初步探索出“三段五位六双”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三段:人才培养的专业学习、岗位操作、职业转换三个阶段。

五位:指人才培养的学生、学员、学徒、准员工、员工五个能力递进。

六双:双主体育人、双环境学习、双导师教学、双身份实习、双制度管理、双标准评价。

在大英县工业集中发展区管委会的主导下, 学校与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签订了石油炼制“订单式”培养协议。校企联合招生,招生即招工,加工制造专业部2020级石油炼制专业招收了33名新生,组建了“盛马订单班”。根据盛马化工的用工标准确定“盛马订单班”的人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开设了3门盛马订单课程,为盛马化工量身定制了《盛马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做好了“1323”8字螺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

1:1个政府主导;3:行、校、企三方协同;2:校企二元共育;3:三标检测

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也有了明确的就业岗位,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班风学风都较好。

【案例2】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

根据市、县总体部署,大英县在市内率先试点启动社区教育工作,在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大英县社区教育学院,负责全县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业务指导、教育示范和课程开发等工作。经过两年多努力,社会成效初步呈现。

   1.健全组织机构,构建“三级联动”的教育体系。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大英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了社区教育学院,在镇或社区分别设立了2个社区教育学校和3个社区教育工作站,搭建了由社区教育学院、社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工作站三级联动的社区教育机构,初步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推动、部门参与、社区教育学院指导示范、镇(社区)组织实施”格局。

2.整合资源,搭建社区教育平台。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资源共享、教育惠民”的社区教育理念,不断整合优化全县教育资源。一是整合人力资源。充分利用县域内兼职教师、专家团队、有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员,社会志愿者等构成社区教育师资力量,负责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与管理、课程内容设置与开发等。二是整合教育平台。由于资金不足,学校就与其他单位、机构、社会团体等进行资源整合(场地设施、资金、师资等),共同开展公益课程、教育活动等,充分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3.夯实教育活动,满足社区居民现实需求。坚持以“政府要求、百姓需求”为导向,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一是公益课程,结合百姓需求,提升居民个人综合素养。针对不同重点人群免费开设了幼儿早教、禁毒教育、跆拳道、舞蹈、音乐、科技创新教育、留守儿童素质拓展、书法、阅读、产业培训、养生太极、广场舞、老年健身操、棋牌、法制教育、社区大讲堂等16门公益课程,每年有20000多人次参培,实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乐—四元共生”社区教育。二是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提升社会和谐文明程度。利用端午、重阳等传统节日和五一、国庆等纪念日,结合党建要求和百姓意愿,每年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向心力,助力社区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三是定期开展送教下乡,助力乡村脱贫攻坚。学院就积极探索开展以提升村民综合素养、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的“倾情送教下乡,助力脱贫攻坚”公益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持续为大英县20余个贫困村送教60余次,惠及村民12000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20年此项目荣获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四是开创乡村游学,创新全民终身学习新模式。学院结合卓筒井乡村旅游线路试点开展了“卓筒盐文化遗址”游学活动,既让参与者获得传统文化体验,愉悦了身心,又让大英旅游及产业得到宣传,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创新居民学习新载体积累了经验。

4.开展课题研究,提升社区教育理论水平。社区学院在2019年顺利完成了省级科研课题《农村社区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以大英县社区教育为例》的成功立项并顺利开题,填补了全市社区教育理论研究的空白,为全市社区教育的开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

5.特色创建引领,推动社区教育品质的逐步提升。2019年顺利完成了一项省级科研课题的成功立项并顺利开题,2020年荣获一项四川省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并创建了2个市级示范教育机构和4个特色项目。

6.积极探索实践,社会影响力逐渐呈现。2020年,先后有来自安居、蓬溪、射洪、船山等周边区县社区教育同仁100多人次来学院交流学习,充分发挥了周边辐射的示范引领作用。得到了省级相关领导的高度关注,省职成教学会会长姜树林、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长尹析明等先后到大英县调研, 对大英县社区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8.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8.1主要问题

近年来,学校虽然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困难和主要问题:

1.办学经费较为紧张。一是学校后勤实行社会化。学校三栋公寓、食堂是个体老板投资修建,每年将代收住宿费支付老板外,因入住率不足学校还支付近100万元;二是专业动态调整或拓展专业方向,设施设备缺乏;三是专业教学需外聘行业(企业)技能人才;四是“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教比例不低于30%”,每年教育附加费用于中职教育资金没到位。

2.招生瓶颈。一是职普比例失调(3:7),普通高中一味降分录取,甚至200多分都收;二是职校认可度不高;三是招生秩序不够规范,个别私立学校打乱招生秩序。

3.“双师型”教师缺乏。学校专业方向拓展,教师结构呈现矛盾;国家产业调整,经济快速发展,专业教师专业技能与行业企业新技术不对称;专业教师待遇低,高水平技术能手不易也不太愿意作教师。

4.校企合作不深入。国家一直倡导校企深度合作,但往往企业关注用工,不重视“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递进转化,不重视育人,县域企业待遇较低,企业影响力不高,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体现不够,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8.2 改进措施

尽管存在诸多困难,学校将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努力:

1.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增强办好职业教育信心。大英职业教育与大英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随着大英县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急需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一是在县人民政府统筹下出台规范招生秩序政策机制,确保职校招生人数,达到普职比1:1;二是学校深化改革,以建设省级示范专业为契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

2.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国家和人民政府先后颁布《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开启了职业教育发展新起点、新机遇。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教比例不低于30%”,建议地方政府每年将教育附加费不低于30%投入中职教育。加快与产业紧密对接、与企业无缝合作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服务大英经济社会发展。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抓手,以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教师培养培训为突破口,逐步建立有利于教师资源合理配置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师德高尚,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实行分类招聘专业教师举措,增强学校招聘专业教师参与权,保障学校聘用行企骨干教师经费。  

4.深化产教融合,校企深度融合。政府牵头,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组建职教联盟,统筹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